好吧~最近真的荒廢很多~
怎麼那麼哩哩落落~
颱風過後~大家都還好嗎? 看到FB上大家PO出來的照片...短短一個晚上~真的是翻天覆地
希望大家都還好~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最近看到的一本書
來到新工作之後~最讓小碎花開心的~就是有自己的圖書館
書籍不是最新的~期刊是...XD
但是~
我真的覺得讀書讓人不寂寞!
這次看的書就是需要多少才足夠~
他敘述一個醫生放棄高薪~反而奔向叢林在只有3平的空間去享受生活
回過頭~想想
你的房間有幾坪? (不敢問家裡拉...但是光光房間呢?)
一個人真的有必要運用到這麼多的資源嗎?
在小小三坪裡~他有廚房, 廁所~房間書房~
而門外卻是無盡的大自然~其實這點~他擁有很多!
用雨水洗澡吃飯~自己養蜂提煉蜂蜜~更不用說種菜
鄰居養雞養鴨~用買的用幻的得取肉類
這本書~我覺得是在教導我們
需要多少~才可以讓自己感到滿足?
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應該要去住那麼小的房子~自己種菜(可以的話很幸福~你是大地主?!)
只是應該要去返回思考
颱風天~別人有妻有兒~但是卻拋下家人搶修電~搶修路~是為了更多人的平安
但是為什麼抱怨的人更多?
父母親努力的鑽前~為什麼你總是嫌零用錢不夠花用
或是~明明有20元的早餐~50元的午餐~為什麼總是餐餐要鵝肝魚子醬
你知道這些食物的背後是如何被取得或是怎樣才可以讓供給滿足需求的嗎~
生活是可以被調整的
並不是所得越多~或是花費越高~滿足感就會越強烈
相反的...我總是覺得~花越多錢~鑽越多錢~更容易感到空虛
那...真正能讓你感到幸福和快樂的是什麼呢?
一定必須要負債才可以得到嗎?
或許~剛換note2的我應該這樣說, 我真的花了一大筆錢~
但是坦白說~除了因為部分實際需要去更換(工作上我想要可以時時刻刻收信...)
(我希望所有人可以快速聯絡道我~當需要的時候----寂寞的表現)
一部分的自己~拿到新手機的心是寂寞是空虛的~
但是~
當我看完公司圖書館借來的免費的書~我卻滿覺到滿足
因為書本是可以讓我放鬆和自在的東西
所以~~不妨停下來想想~~什麼可以讓你感到幸福?
偶爾的一頓大餐? 和家人小孩在公園玩耍的片刻~或是一杯咖啡一本書的時光
其實人生真的不用複雜~三坪就好~
雖然說~我好像離題很遠XDD
因為書本有一部分其實是希望重建人和環境的關係~~這部分就讓大家自己去體會~
需求越少~對環境傷害越小 (轉的好硬>"<)
不過如果大家有興趣看看這本書~下面是簡介
然後博客來還有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338
有兩個名人推薦~讓大家參考
「需要多少才足夠?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這些是威廉.鮑爾斯住在森林小屋那段沒電的日子裡,以及海外生活的歲月中,一再反思的問題。
不過,他認知到有時候提出問題,比找到「正確」答案,更為重要。
這本謙卑為懷、深思熟慮的回憶錄,誠實冷靜地回應了這些議題。」
──布朗(Lester
R. Brown),地球政策協會(Earth Policy Institute)總裁。
「一趟感同身受、展露了慈悲與憐憫,卻又充滿力量的艱辛旅程。
在這個瘋狂渴求物質的世界上,若選擇更簡樸的生活,其意義究竟何在。當我們面對走向毀滅的世界時,
本書不僅是大家汲取食糧的心靈港灣,同時也提供了可以運用的範本,
逼得我們不得不正視,生活裡到底哪些事情才是真正的攸關緊要。」
──開姆達(Mira
Kamdar),《印度行星》(Planet India)作者。
書的簡介:
為什麼一位外科醫師,會住在沒水沒電、僅有三坪大的森林小屋?
都市的喧囂、過度的競爭,讓你煩躁不安嗎?走入森林小屋,擁抱自然,來趟深層的心靈之旅……
二十一世紀的《湖濱散記》邀請你走入森林小屋,一起發現人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為何一位成功的美國醫師,會選擇住在一間沒水、沒電,面積僅有三坪三的小木屋?
為了找出原因,身兼作家與社會運動工作者的威廉.鮑爾斯,決定拜訪住在北卡羅來納州鄉間的傑姬.本頓博士。
無名溪潺潺流過本頓醫師的樸門農場,發出悅耳聲響。
作者應本頓醫師之託,在她外出旅行期間,在小木屋裡生活了一季。
這段時間裡,作者和本頓醫師背景殊異的鄰居們,
其中包括了有機農民、生質燃料釀製者,以及生態開發業者,都變成了朋友;
同時,他也發現了一種能永續發展、但卻幾乎失傳的生活方式。
本書不只探索森林小屋周圍的社群,同時也探討作者多年來從事國際援助的經驗。
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典範、一個難以捉摸和定義的「軟世界」,同時也提供了追尋個人幸福與療癒世界的線索。
<所有書本資源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如果有侵犯...請告訴我我會馬上撤下來...謝謝!>